《保险研究》《保险理论与实践》选题建议

 

 

各位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保险研究》和《保险理论与实践》努力立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回答回应社会关心、行业关切的真问题,力求以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不断提升办刊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作者,进而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拟定了2023年的约稿选题建议,邀请各位作者就这些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保险研究》着重选用理论文章,《保险理论和实践》侧重实务操作文章。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建议只是我们的认识和思考,必然挂一漏万,欢迎大家就有关保险的各类问题赐稿赐教。

 

1、风险态度

现代保险经济学对保险需求的研究多从对风险态度的分析开始。为什么会有风险态度这个前提?人的风险态度是不是稳定的,会不会随某些因素发生变化?如何在理论分析中考虑风险态度的不稳定性?

2、风险与损失,可保风险与可保利益,能否划分易保风险、应保风险?

传统认为,保险工具减少的是风险波动,但保险损失并未消失,只是以某种方式分摊了。不满足可保风险理想特征的风险如何保障,与可保利益、承保能力有何关系?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是否易保风险?某些风险是社会希望保障但保险业未能满足的,如何从理论上解释?

3、应对风险的方式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为了应对风险,人可以投资储蓄自我保障,也可以依靠族群接济或互助合作分担损失,还可以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购买商业保险等手段来防范风险。如今这几种抵御风险方式同时存在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商业保险在个人风险管理框架中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分析其效果?

4、保险合同双方对风险的认知

保险市场中存在一些“异常现象”,可能与不同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态度存在差异、与理性假定不尽相符有关。如何度量消费者的风险态度,是否主要是心理学问题?传统假定保险公司是风险中性的,如果在某些情形下承保的风险群体是有偏样本,是否会存在类似的风险认知问题?

5、合同性质

保险合同应该都具有射幸合同性质,同时很多承载资金量大的长期保险合同射幸性质弱但投资理财的性质强,呈现出明显的混合性。防范偶然风险的射幸合同,和必然给付资金的投资合同,在法理上、社会认识上、制度设计上、消费者期望上,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应该有何种不同的监管制度?应如何认识此类合同的混合性质?

6、保险怎样才算姓保?

早期保的小概率事件的纯风险保障功能的保险算,后来发展到融合储蓄、理财功能的保险算不算,或者风险保障程度达到多少才算?投连险、万能险和多数长期保险合同提供投资服务,是保险的天然属性还是偏离了保险本源?保十年以上长期算,三五年到期的可不可以算?保经济周期波动对收入的影响算不算?理论上怎么解释?实际经营有何趋势?

7、大数定律

有保险公司以尼斯湖怪为标的卖过保险,该合同做出了要抓到湖怪、经科学家认定为湖怪、保险赔偿后湖怪归保险公司所有等安排。很多保证保险,要求足额抵押担保。真实经营中,是否存在大数定律之外的其他定律?

8、最大诚信

最大诚信是保险业的立业之论。保险合同双方如何才肯充分说明对自己有利、对对方不利的情形和限制条件,主动说明事前不清楚、事后才知道的重要情况?如何在合同条款、监管制度、法律规定上落实双方的诚信义务?有无合理限度?

9、如何通俗地解释保险合同中财产保险(费用补偿型保险)不得获利、如实告知、禁止反言等约定的内在逻辑?

这些约定,和一般的购销商品消费服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约定不大一样,容易造成误解和纠纷。这些保险经营中常用的措施,且上升到法律的层次,内在逻辑是什么,如何简明地向投保人和社会解释?

10、商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商业保险合同有没有再分配功能?应不应该有?在同类合同的投保人中共济互助,算不算再分配?商业保险发展对社会再分配、社会公平、社会福利有何影响?

11、保险的伦理问题,如公平诚实经营、声誉、形象、社会责任等

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在真实世界中生活经营,必然会受到通行的价值观念、评价标准、规则体系的约束。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对于保险业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如何从保险原理、经营规则、监管制度等方面分析?如何放在社会系统中解释?

 

12、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政策、监管制度等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背景,老龄化是确定的趋势;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基本安全网,也大致规定了商业保险的保障起点;货币政策影响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收益,多年后给付的价值;财政税收政策在部分领域直接圈定保险产品的受众,影响保险的价格;监管制度强力塑造保险业形态,改变保险业经营策略和具体措施等。这些方面如何影响保险业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都值得研究。

13、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对当下的保险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要求,保险业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4、保险业发展不平衡

保险业的能力手段,如何与社会期待要求相平衡?各地区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的差异,会不会造成区域间保险业发展不平衡?保险公司的股东背景、治理结构、发展定位、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何种公司间不平衡问题?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相对平衡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

15、商业保险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

保险业发展,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险业承担的责任,如何建立在可行手段、可靠基础上?保险同时处理概率风险与必然给付,与哪些行业和机构有竞争关系,怎么竞争?保险如何惠及最广大人群?

16、保险服务实体经济

从原理和合同性质看,保险应该可以解决实体经济中的哪些问题?保险服务实体是否主要是跟随型的,有无可能在部分情形下成为引领型的?

17、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社会地位

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看,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应该达到何种地位?为了实现合理的发展,如何适应宏观环境,如何提升强化自身能力?

18、保险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

财产险公司在汽车产业链条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什么作用,人身险公司在医疗养老链条中、农业保险公司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居于何种位置发挥什么作用,与链条中其他参与者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保险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如何定位?

 

19、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保险公司如何盈利,与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有什么区别,这些盈利模式各有什么特点和利弊?保险公司的负债驱动资产模式与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在与实体经济结合中改进?

20、保险供给与需求如何相互作用

常说保险是卖出去的,为什么,对不对?保险供给如何激发出保险需求,有什么规律?现实经营中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发展出大量的保险中介机构?

21、会计制度变革、资本要求、税收政策等对保险业经营行为的影响

如200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202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营改增,偿付能力制度改革等。每次变化反映出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消费者利益产生何种影响?保险业应当如何调整适应?

22、保险的收益

保险公司如何确定分红保险的分红水平、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这些利率水平的分布规律与重要金融指标、公布的投资收益率有何关系?同一公司不同产品系列的结算利率差异如何解释?消费者如何感受此类利率阵列?

23、如何理解保险产品的财务功能和非财务功能?

财务功能指储蓄投资有回报。非财务功能大致包括:长期产品退保有损失不适合提前领取,指定的受益人才能获得等等。这两种功能如何影响保险销售、家庭财务结构、社会认知?

24、数字经济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动能,很多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在蓬勃发展。应用数据要素,对于保险业识别风险、经营运转、开拓业务空间等方面有何影响?

25、法律、政策如何制约或开辟保险作用空间?

通常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能够覆盖的领域和部分,商业保险难以有太大发展空间。如果侵害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不需要承担严苛责任,责任保险也难以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进步,社会保险体系强化,以及其他有关政策的变化,对商业保险相关业务如何影响?

26、合同公平性

任何合同,都应该对参与各方基本公平。如果有参与方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要么被挤出要么就主动退出。保险业有哪些因合同公平严重制约业务发展的典型案例?有何启发?

27、保险资金全领域投资优势

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领域非常全面,而且资金久期长。如何用好投资领域宽和在手时间长的优势,提升投资绩效?如何在长期内维持理想的收益水平?

28、如何理解负债特点、安全性、市场竞争、监管制度等对保险资产管理的要求

通常认为保险资金首要追求目标是安全,并因此发展出严格的资本约束制度、投资比例限制制度。同时保险(资产)公司在金融市场中,要应对同业和其他金融行业的竞争,有努力提升收益率的愿望。这些不同指向的要求对保险业资产管理有何影响?有无可能用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来分析?

29、储蓄型保险合同中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的替代关系

消费者对储蓄型的保险合同,本能地会与其他投资工具比较。保险合同锁定消费者的流动性,在收益性、安全性方面如何做出补偿?消费者得到的保险收益回报,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何关系?合同利益的安全性是否足够?

30、“年金谜题”,匹配支出特点的保险产品组合设计

常说年金化是保险业的优势,但实践中选择年金化的群体并不多,由此产生了“年金谜题”,理论上该如何解释?人生最后几年的医疗护理费用占了大头,怎么设计匹配老年人支出特点的养老、医疗护理保险产品?

31、销售

个人营销、银行代销、团体直销、电话销售、互联网等各个销售渠道,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业务,强调保险的哪些功能,演化出何种不同的组织和利益分配形式?这些组织和利益结构又如何塑造保险经营的性状?如何发挥各种销售渠道的优势,避免其突出问题?

32、创新驱动和创造性破坏

如何用保险原理、制度框架,分析新技术、新业态、新组织形式对保险业的影响?每次重大的生产力进步,对旧有的生产体系都会产生冲击。保险业有没有可能发生类似的创造性破坏?如果有,可能出现在什么领域?

33、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

商业保险将消费者的可支配货币转化为保险形式,转化后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保障水平?保险业可否不仅仅依合同支付资金,而是向消费者提供实际的养老、医疗、护理等服务?如何将资金形式转化与提供实际服务相结合,有什么好办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如何防范可能滋生的风险?

34、如何将保险功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车险的快赔快处、代位求偿等,明显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节省了消费者花在处理事故上的时间精力,畅通了交通,减少了纠纷。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保险业能够如何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35、保险监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质、保险资金的金融属性、保险经营的行为、市场竞争的要求、社会普遍的评价观感,对市场主体理性的认识,国家的要求,如何塑造保险监管的形态?

36、防范金融风险

实践中保险业的主要金融风险是什么?与发达国家出现过的问题有何异同?对于问题公司,国外是怎么处置的,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应该如何预防金融风险、减少问题公司?企业内在的扩张冲动,和稳定、效益、质量等要求如何协调?

37、监管要求如何推动保险经营转变

实践中,监管对于产品期限、回报率、形态等方面的要求,推动了保险业主导产品的几次转换;监管对于市场行为的检查处罚,也不停推动基层机构经营中的行为演变。如何用有关理论来分析?

38、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和行动

监管什么对社会整体更合理?怎么管对发挥监管力量更有效?如何合理激励和约束保险经营行为,保险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如何用理论模型解释具体监管措施对保险消费的福利增进或损失?

39、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是经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既有直接的定价高低竞争,也有其他抬高降低实际价格的形式。保险领域的价格竞争及监管有何表现,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其合理性、分析干预措施的效果?现实中有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40、激励和保护创新保险产品

金融行业在激励和保护创新产品方面,有没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应当如何激励和保护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完善哪些制度、采取哪些措施?

41、从法理和实践看《保险法》修订

保险的定义,合同的性质,经营的基本规则,公司治理,监管机制和工具,消费者保护,资产安全,风险处置与市场退出,热点难点问题等。